重要通知
《文学教育》版面紧张,请大家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 : wxjy@wxjyzzs.cn
文学教育版权信息
文学教育封面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出版:《文学教育》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1672-3996

国内统一刊号:42-1768/I

期刊级别:省级刊物

语   言:中文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wxjy@wxjyzzs.cn

在线编辑QQ :1835107651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wxjy@wxjyzzs.cn

QQ: 1835107651

官方网址: www.wxjyzzs.cn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探析

时间:2019-06-16  点击:2249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例如九尾狐、玄狐以及天狐等,随后文章介绍了狐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包括崇拜形象、祥瑞形象以及妖魔化形象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古代文学;狐形象;演变

引言:

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着多样化的兽类意象,其中狐狸是众多兽类意象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形象,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同时随着时代的演变,以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进步,狐狸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文化意义,文章就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古代文学作品中狐的形象

(一)九尾狐

在我国古代特殊社会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诞生出来古代文学作品中独特的狐形象,同时这也是我国所独有的特殊文化形象。和其他自然界动物不同的是,狐狸具有一种观念载体,其自身带有一种超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特质,同时还蕴含着我国古代的传统理念。狐形象在古代作品中拥有十分丰富的形象特征,同时狐狸形态各异。像是九尾狐这种文学形象就包括两种形式,分别是拥有生殖崇拜形象的九尾狐和代表着祥瑞形象的九尾狐。其中拥有祥瑞形象的九尾狐代表着社会的太平征兆,比如九尾狐在青丘国中就是“太平则出而为祥瑞也”。一直到我国的汉朝末期,随着符命思想的发展,《白虎通》中也将麒麟、凤凰和九尾狐看作是代表太平盛世的代表物。而对于九尾狐的生殖崇拜形象,后世看法却各说纷纭,主要分成两种说法,一种是出现在大禹眼前的九尾狐带有一种天命启示,暗示大禹应该娶进涂山女。另一种是将九尾狐看作是涂山女,体现出图腾民族中的生育理念,意味着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

(二)玄狐

不仅狐的种类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多样化特征,同时狐狸的色彩也十分丰富,而在作品中出现较为频繁的狐狸形象就是玄狐与白狐,玄狐也可以叫做银狐,属于一种比较珍贵的物种。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狐形象主要是带有神秘意蕴的玄狐与象征着高贵吉祥的玄狐。《山海经》中曾经提到过北海之内,有一座名为幽都的山,山中有玄狐、玄豹、玄蛇和玄鸟。山海经中将玄狐看作和玄蛇与玄鸟地位相等的吉祥代表。因为玄狐身上的皮毛比较贵重,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玄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也逐渐变成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比如《清稗类抄》中就介绍了狐狸皮毛的珍贵价值,并逐渐成为统治阶层中的权贵代表。而玄狐的悬疑性与神秘性则可以通过《离骚》体现出来,屈原将夏桀与后羿并列到一起,并暗示了后羿因为美色迎娶玄妻,由此能够看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玄狐并非都是高贵的象征。

(三)天狐

人们在远古时期,认为狐狸具有灵气,同时天狐是所有狐狸种类当中法力最高的一种,认为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就能够获得强大的能力。比如在《玄中记》里面所提到的狐狸擅长魅惑,能够让人迷失心智。同时《阅微草堂笔记》也曾经描述过天狐拥有强大的法力,能够从人将千万里之外摄取过来。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天狐在古代认知中拥有日行千里以及蛊惑人心的能力。天狐法力说其实还和我国古代一定历史时期中比较兴盛的炼丹修真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汉魏时期流行的是道家的养生修真理论,因此文学作品中的天狐也和炼丹修真联系起来。同时天狐也有好坏之分,好的天狐能够帮助人,而恶狐则会伤害人。

二、狐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一)崇拜形象

原始社会中,人们对于狐形象的感官主要是一种崇拜心理。上古时期,当时的生产力比较落后,人类的自保能力较差,同时自然环境比较凶险,那是人们主要是以兽肉为食,身穿兽皮,狐狸因为体型较小,性情温顺,因此成为兽皮的主要来源。大部分古代资料中对于狐狸肉与狐狸皮都有过相关记载,比如《甲骨文选注》以及《中华天然补品大辞典》中都有记载,描述了狐狸肉甘温,能够解毒疮、补虚暖。

(二)祥瑞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狐形象也开始发生转变,逐渐从原来的崇拜形象变成祥瑞形象。比如《左转》中就系统描述了狐的神化形象,并且到魏晋时期,人们也已经普遍接受这种狐形象,开始朝着各种志怪小说发展[1]。同时古代文学作品还会通过某种形象显示狐狸的某一特征,比如经常将雄性的狐神描绘成一种老者形象,其主要特征是善变。

(三)妖魔化形象

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通常会将雌性狐狸描绘成一种妖魔化形象。封建社会中当人们无法用常理来解释一些现象时,就会将其归为鬼怪作祟,同时认为所有生物都拥有自己的灵魂,比如狐狸能够吸取天地精华,变成妖怪作乱人间[2]。同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整体寿命都超过上百年或是上千年,但狐狸实际寿命只有十三四年。

结语:

综上所述,狐形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主要经历了从原始崇拜到妖魔化的转变,而导致这种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于性别认知以及情感认知的不足。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狐形象的代表性意义十分突出,古代文人主要是通过这种形象表达出自己对于人性压抑以及礼教束缚的不满,赞扬了人性与爱情的美好。

参考文献:

[1]靳青.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J].文化学刊,2018 (11):38-40.

[2]赵雯雯,王洪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 (09):93-96.

作者简介:潘栩言(2000.12.1)女,浙江省湖州市,高中学历,学校:德清高级中学。


本文由: 文学教育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学教育杂志社编辑部

2019-06-16

上一篇:广播剧:语文学习的一种新载体
下一篇:现实主义文学《热爱生命》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与研究